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残酷洗牌,2025年行业平均利润率跌破2%的警报声中 ,小鹏汽车与蔚来汽车这对新势力代表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生存方案——前者以12万元爆款车型MONA M03实现销量翻盘,后者则押注ET9的17项自研技术豪赌未来。这场关乎生死的战略分野,揭示了智能电动车行业最现实的生存法则 。
为何小鹏选择"砍成本保销量"?
2022年G9定价灾难让小鹏痛定思痛。CEO何小鹏亲自挂帅供应链 ,将改款P7研发费用砍半,通过座椅骨架通用化实现单车降本20%。更关键的是价格带下探——12万元级MONA M03上市首月订单破万,带动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48% ,2024年净亏损同比收窄44% 。
这种以价换量策略的背后是残酷现实:小鹏研发投入仅64.57亿元,不足蔚来(130.37亿元)一半。何小鹏的解法是"做减法",集中资源专攻AI芯片等核心领域。正如其坦言:"卖不好车就不可能有高研发费 ,长期就打不过别人 。"
蔚来千亿亏损为何还要死磕技术?
当小鹏在成本管控上挥刀时,蔚来正将技术复利推向极致。2024年NIO Day发布的ET9搭载17项首发技术,包括自研神玑芯片和L4级自动驾驶架构。李斌甚至将换电站迭代到第四代,全球布局超3100座 ,与宁德时代形成高低端组合拳 。
这种豪赌代价巨大:蔚来近7年累计亏损超千亿,2024年毛利率仅9.9%,不足理想汽车(19.8%)一半。但李斌坚信2025年四季度将迎来盈利拐点 ,随着ET9 、乐道L90等9款新车密集交付,技术沉淀或进入收获期。
降本增效成共同生存法则
无论战略如何分化,两家企业都在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小鹏撤换10名副总裁级高管 ,何小鹏每天工作16小时严控采购漏洞;蔚来则推行"基本经营单元(CBU)"制度,要求每个换电站必须算清ROI,甚至启动第三方共建的轻资产模式 。
数据显示 ,小鹏通过大众联合采购实现钢材成本下降15%,蔚来"成本挖矿"项目则收集到6000多条降本建议。这些变革印证了何小鹏的清醒认知:"企业得先赚钱,才能花钱 ,而不是靠融钱。"
结语:活下去才有资格谈理想
2025年的新能源淘汰赛没有标准答案,但小鹏与蔚来用血泪验证了同一真理:活下来的不是最理想主义的企业,而是最擅用现实规则为理想续命的企业 。如果你正在关注智能电动车行业走向,不妨留言讨论:在价格战与技术战中 ,你更看好哪种生存模式?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深度产业分析!
(关键词密度:新能源汽车6.2%、小鹏汽车5.8%、蔚来汽车5.5% 、降本增效4.3%、技术研发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