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电动化转型上已经布局多时,而「烨」品牌是其战略的核心。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 ,「烨」品牌正式推出第二款车型——烨 GT 。
这辆车算得上是「烨」品牌的旗舰产品,融合了本田标志性的运动基因与未来主义设计理念。2021 年本田公布电动化车型布局的时候,中间那辆黑色机盖的概念车 e:N GT concept,便是烨 GT 的前身。
▲e:N GT concept
从外观来看,烨 GT 仿佛是从科幻电影中驶出的未来座驾 。其凌厉的车身线条 、贯穿式前灯带、充满未来感的电子后视镜,都在诠释本田「一触未来」的设计理念。
本田在发布会上强调,烨 GT 的外观完全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 ,旨在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偏好。然而,这种过于尖锐的线条设计也可能让部分消费者觉得不够亲和。此外,由于工程布局方面的限制 ,烨 GT 并未能完全还原概念车的低趴造型 。
相比外观,烨 GT 的内饰设计显得更为「激进」,预计消费者对其评价将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车内座舱大量采用平直平面设计,并配备了多块大小不一的屏幕,整体观感稍显杂乱 ,这种设计风格体现了典型的日本功能导向思维,注重功能实现而相对忽视了视觉美感的协调性。
此外,本田在配色上着重强调驾驶的「战斗感」 ,大量运用红色面料,仪表盘的 UI 设计也深度绑定「赛道」元素 。
在营销策略上,本田也在努力强化自身的「赛道」标签。例如,将搭载本田引擎的 F1 赛车 Oracle Red Bull Racing RB21 带到车展现场 ,并邀请现役 F1 车手劳森驾驶烨 GT 拍摄广告。
从造型设计到内饰布局,再到营销手段,本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都在尝试以全新的方式重新诠释「性能」这一核心概念 。
烨 GT 的副驾驶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华为的光场屏首次在本田的产品上亮相,配合声音、光线和香氛系统,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私人空间。
光场屏是华为于去年开始量产的产品,能够突破车内物理空间的限制 ,实现 3 米远距成像和 40 英寸超大画幅,对比传统的液晶显示屏,有一种独有的景深感。
不过以往的光场屏都是为后座服务,这还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副驾这个位置 。
其他科技配置方面 ,烨 GT 也不含糊,它搭载 Momenta 的辅助驾驶系统并接入了 DeepSeek 的 AI 大模型,智能化提升明显。另外本田还联手宁德时代,第一次用上了 CTB 一体化技术。
如果说 GT 是给性能爱好者的礼物 ,那 19.99 万元起的广汽本田 P7 就是为普通家庭量身打造的作品 。
安全是 P7 的重头戏。车身 68% 采用高强度钢 ,25% 为热成型钢,全系标配 13 个安全气囊。它还拿下了「2024 中国十佳车身」荣誉,实力毋庸置疑。
电池安全更是让人放心,配备 90 度宁德三元锂电池 ,采用 12000 吨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壳体和高阻燃材料,经过 402 次整车测试 、372 次碰撞试验和超 150 万公里的极端环境验证,确保万无一失 。
本田还表示 ,P7 的亮点不止安全,基于云驰架构打造,50:50 的黄金配重比、博世高端转向系统和自适应减震系统,让它的操控表现堪称惊艳 ,在麋鹿测试中跑出了 80km/h+的成绩。
动力上 ,P7 提供单电机后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选择,后者拥有近 740 马力和 420Nm 的扭矩,百公里家族只要 4.6 秒。
座舱内 ,虽然 P7 并未搭载烨 GT 上那套光场屏,但依旧接入了 DeepSeek AI 大模型技术,音系统应用了科大讯飞方案 ,四音区指令都能精准识别,并支持四川话、粤语方言识别与免唤醒连续对话 。此外,P7 还全方位支持 Apple CarPlay、华为 HiCar 、百度 CarLife 业界主流的车机互联方案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不难发现,本田这次可不是单打独斗 ,而是拉来了国内科技圈的几位大佬,组成了一个豪华「朋友圈」。华为负责座舱娱乐,Momenta 提供第一梯队的辅助驾驶 ,DeepSeek 贡献 AI 智能交互,宁德时代则为电池性能保驾护航 。
但本田千万要注意,做好中国本土化并非简单地直接引入中国供应链的成熟产品 ,更要在设计和交付上突破传统思维,真正理解中国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这方面,隔壁广丰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