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音乐家协会承办的“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于4月正式启幕。5月1至2日,上海民族乐团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连续呈现两场风格迥异的原创国乐品牌——《零·壹|中国色》《国乐咏中华》 。
两场音乐会虽主题迥异,却共同彰显上海民族乐团的艺术理念——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 ,拥抱时代变革。《零·壹|中国色》追问“国乐未来向何处去 ”,以AI技术为国乐注入先锋活力;《国乐咏中华》回答“我们从何处来”,以史诗性的叙事回望传统 ,唤醒观众的文化认同感。二者的并置,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跨界融合与宏大叙事,为观众构建起一座链接历史与未来 、技术与人文的艺术桥梁 。
5月1日晚,全国首台国乐与AI音乐会《零·壹|中国色》再度惊艳亮相,该项目由上海民族乐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打造 ,首演于2024年,通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对话,形成传统民乐当下的新兴创作范式。作品以AI作曲系统为核心驱动力 ,借助腾讯天琴实验室的算法模型,实现人工智能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系统性音乐转译,为民乐创作开辟出一条“数字基因——文化母体”的路径。
此次距离首演后历时一年的沉淀,演奏家们以个性化的理解再度阐释这场“音色斑斓 ”的画卷 ,九首曲目各具特色,展现出国乐与科技交融的多元可能 。笙重奏《东方即白》演绎破晓新生,竹笛和箜篌《松花》描绘草木初绽 ,筝与电声《娇红》绽放炽烈焰火,阮重奏《菡萏》写尽粉荷清韵,二胡与电声《轻紫》婉转朦胧 ,琵琶与钢琴《揉蓝》澄澈如染,打击乐《玄天》深邃苍茫,唢呐与电声《茶色》激越炽烈 ,终章《色雅》融汇万象,每曲皆以音绘色,以现代民乐重构古典色彩的诗性表达。演奏家们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与个性演绎共同形成传统民乐在数字时代的多元音乐想象空间。以“科技为骨,人文为魂”的创作模式 ,既保证作品的专业性与完整性,又保留民乐演奏的即兴传统,呈现一场兼具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的作品 。
如果说《零·壹|中国色》聚焦未来,5月2日的《国乐咏中华》则是一次向中华文明深处的深情回望。本场音乐会由王云飞作曲,乐团驻团指挥姚申申执棒 ,以五大篇章为脉络,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宏大叙事,勾勒出中华文明从思想启蒙到精神传承的壮阔图景。首章《大春秋》以编钟、竽等先秦乐器的肃穆音色开篇 ,再现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第二章《醉山水》则转入山水意境,展现“青山绿水育风骨”的东方美学 。第三章《纳百川》生动展现民族音乐的多元共生,通过伽倻琴、萨塔尔 、彝族四弦琴等代表性民族乐器的创新组合,构建起多元文化共生的融合与创新。肆章《天行健》竹笛清越如金石铿锵 ,二胡浑厚以弦诉厚德,琵琶珠玉流转,刚柔交织。末章《咏中华》 ,山河为卷,音声为墨,众器齐鸣间 ,“和而不同 ”的乐章浩荡升腾,咏叹中华精神家园的永恒丰碑 。《国乐咏中华》自2021年首演以来好评不断,三年巡演中艺术足迹遍及北京、广州、深圳 、成都等全国十余个城市。期间 ,作曲家王云飞与上海民族乐团在持续积淀、相互磨合中不断创新突破,对作品展开全方位艺术升级。本场音乐会也再次印证唯有深植千年文明沃土方能绽放时代新韵 。
近年来,上海民族乐团持续推动国乐破圈 ,从跨界音乐会到人文对谈,不断尝试新鲜载体。此次双场音乐会既是艺术创新的集中展示,亦是对中华文明的精神礼赞。当AI遇见千年古乐,当传统乐器奏响时代强音 ,我们得以窥见国乐在传承与变革中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 。
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